“健康管理的未来,绝非任何机构的孤军奋战,必须是打破产业边界,构建一个‘预防、诊疗、保障’一体化的健康服务新生态。只有这样才能为民众提供全生命周期的健康保障,实现社会价值与行业价值的统一。”10月25日,在“2025中原论健”—中国医师协会医师健康管理与医师健康保险专业委员会年会上,该专委会名誉主任委员、慈铭博鳌国际医院法人胡波表示。

本次大会由中国医师协会、中国医师协会医师健康管理与医师健康保险专业委员会主办,以“中医智慧治·科创赋能,双健合璧·实战争锋” 为主题,围绕人才培养、质量控制、中医智慧、国际视野及跨界融合等六大前沿话题展开深入探讨,吸引了全国健康管理领域600余名顶尖专家与从业者共襄盛举。
《“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中明确,实施健康管理和中医治未病健康工程,将中医药优势与健康管理结合,探索中医特色健康管理全球标准,也希望与健康保险为一体的中医健康保障模式、更希望早日建立"国家级健康管理中心"。
行业巨擘云集:精准施策,科技赋能,共绘蓝图

图:中国医师协会副会长史盛丰开幕致辞
中国医师协会副会长史盛丰、国家体检质控中心主任高学成出席大会并致辞。河南省中医院(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党委书记刘金厂、河南省中医院健康管理(体检)中心主任刘永生代表承办单位致欢迎辞。中国医师协会医师健康管理与健康保险专委会主任委员韩小红博士领衔专题演讲,中华医学会健康管理专委会曾强、刘玉萍、张群三位主委级专家受邀分享前沿观点与实践经验。
领袖声音:韩小红主委阐释“十五五”健康管理新路径

图:中国医师协会医师健康管理与健康保险专委会主任委员韩小红博士开幕致辞
会上,中国医师协会医师健康管理与医师健康保险专业委员会现任主任委员韩小红回顾过去建会20年我国健康体检、健康管理飞跃式的发展指出,“从‘跟跑’到‘并跑’,我国健康管理已经实现了服务模式的全面升级。” 她表示,我国健康管理不再局限于单一体检,而是转型升级为“预防-评估-干预-随访”全链条服务模式,同时推动了健康管理与健康保险的跨界联动,形成了“双健合璧”的新格局。
韩小红主委强调,面向“十五五”期间我国人均预期寿命有望突破80岁的新目标,健康管理行业应以“让大家少生病、更健康”为核心使命,坚持预防为主,落实慢性病“早发现、早干预、早康复”,打破行业壁垒,推动“医疗、医保、医药”资源整合,形成服务合力。她表示,本次“中原论健”以“中医慧治·科创赋能 双健合璧·实战争锋”为主题,正是响应“以健康为中心”战略、推动服务体系优化的具体实践。
为应对人民群众日益多元的健康需求,本届大会搭建了“1场主旨论坛+5个分论坛+1场基层培训”的立体化交流平台,聚焦学科建设、质控管理、慢病防控、基层服务等关键议题,推动学术成果转化为可落地的健康服务方案。韩小红主委呼吁与会专家紧扣“实战争锋”要求,积极建言献策,凝聚共识,共同为健康管理与健康保险事业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守护人民健康福祉。
主题演讲:受邀专家分享前沿观点与实践经验

图:解放军总医院健康管理研究院主任、中华医学会健康管理学分会名誉主任委员曾强分享
面对新发展阶段,解放军总医院健康管理研究院主任,中华医学会健康管理学分会名誉主任委员曾强指出,“为促进健康管理医学服务创新与行业机构学科示范建设,实现健康体检中心‘三个转变’是学科生存发展的需求。未来,形成一支具有较高科研水平、较强服务能力、较大学科规模的健康管理专业队伍,把健康管理学科发展成为具备与健康中国建设国家战略高度一致;拥有慢性病人群、疾病高风险人群、健康人群等宽广的目标人群和服务对象。
为支撑这一学科建设目标,四川省医学科学院·四川省人民医院健康管理中心主任、健康医学研究所所长,中华医学会健康管理学分会主任委员刘玉萍进一步指出,当前亟需建立规范化的技术培训中心,开展首批健康管理师技术能力认证工作。通过对培养对象实施动态考核与中期评估机制,实现人才培养过程的精细化管理,确保健康管理专业队伍既具备扎实的科研功底,又拥有解决实际问题的服务能力,为学科高质量发展奠定坚实的人才基础。

图:中国医师协会医师健康管理与医师健康保险专委会常委、河南省中医院健康管理(体检)中心主任刘永生分享
大会执行主席、中国医师协会医师健康管理与医师健康保险专委会常委、河南省中医院健康管理(体检)中心主任刘永生分析认为,常规体检存在早期病变识别盲区、功能性评估缺失和个体化差异忽视三大短板。“中医的整体观和‘治未病’理念正是解决这些问题的关键所在。”刘永生表示,“通过舌脉、面诊诊等传统及AI特色技术,可以建立‘生理-心理-社会’三维评估模型,提前3至5年预警慢性病风险,实现精准健康管理。”
“中西医结合不仅是技术路径的创新,更是具有中国特色的健康管理文化实践,是未来行业实现突破的关键所在。”胡波介绍,发起组建中西医结合慢病管理协作组、健康体重管理协作组、博鳌特医特药慢病管理协作组,通过推广博鳌医药新技术成果,运用AI赋能中医辨证,打造健康管理与保险融合的“无感服务”新生态,实现对慢病的精准干预与有效控制,共同推动行业从规模扩张迈向质量提升。
实践引领:博鳌乐城“超级链接器”赋能健康行业升级

图:中国医师协会医师健康管理与健康保险专委会主任委员韩小红博士作主旨分享
在备受关注的主旨分享环节,专委会主任委员韩小红博士以《博鳌乐城:开放创新背景下的健康管理实践与展望》为题作了专题报告。作为韩博仕国际再生医疗集团及乐城医院(慈铭博鳌国际医院)董事长,韩小红博士基于在海南博鳌乐城国际医疗旅游先行区长达十年的深耕实践,将乐城生动定义为打破国际医疗资源健康服务天花板的“超级链接器”。
她在报告中从“核心资源、政策内核、实践路径”三大维度系统阐释,指出乐城通过特许药械政策、真实世界数据应用等制度创新,已整合超过512种前沿药械与多项细胞基因治疗项目,为健康管理服务的升级提供终极解决方案,包括慈铭博鳌国际医院获批的早发性卵巢功能不全的脐带间充质干细胞治疗技术等,有力赋能健康管理师拓展服务边界、提升专业能级。
1、乐城有什么?—七大核心资源构筑健康宝库
乐城十年铸就“健康资源宝库”,七大核心优势破解健康管理难题。韩小红主委强调,海南博鳌乐城国际医疗旅游先行区历经十年发展,已汇聚形成七大核心资源优势,成为名副其实的“健康资源宝库”。其优势包括:独特的区位生态,实现“治疗”与“疗愈”融合;35家高端医院构成的一站式医疗机构集群;公私合作的创新模式催生多个特色专科;超过512种特许药械的“中国首用”;11项细胞与基因治疗项目覆盖数十种疑难疾病;惠及近亿人的普惠型特药险保障体系;以及链接全球20余国、180多家药企的国际化合作网络。这些资源的系统集成,构筑了乐城作为医疗开放创新高地的核心竞争力。
2、乐城是什么?—政策特区打破医疗壁垒
韩小红主委表示乐城不是普通医疗园区,核心标签是“政策特区”,作为中国医疗改革的“压力测试区”和“创新策源地”,其通过“特许药械准入政策、真实世界数据应用政策、医疗技术与人员执业政策”三大核心政策突破国内外医疗技术的“时间差”与“普及差”。
特许药械准入政策:使国内患者可合法使用国际已上市新药新械,如我们的慈铭博鳌国际医院参与完成了中国首例植入式微型黄斑镜(IMT)手术,成功帮助终末期黄斑变性患者重见光明;I型糖尿病患儿成为国内首位使用全球首款延缓病情的免疫调节剂替利珠单抗的患者,他的复查数据化作真实世界证据,加速这款药惠及全国患者。
真实世界数据应用政策:属全球创举,允许临床数据用于药械国内加速注册,已有21款药械通过此通道上市。如我们的慈铭博鳌国际医院参与罕见病药物“替度鲁肽”的落地,从签约到临床仅用6个月,不仅挽救了患者,更证明了中国医疗开放的决心,如今这款药已在国内上市。
医疗技术与人员执业政策:通过职称绿色通道、科研支持等机制吸引全球顶尖医生,助力年轻医师3年取得传统环境8-10年的成就。乐城以制度创新整合全球资源,让医生有平台突破、患者有希望可循。
3、我们如何链接?—四大路径实现赋能共赢
基于对乐城资源与政策优势的深入理解,韩小红主委提到健康管理机构可通过四个递进路径实现价值链接:
首先作为"乐城推荐官",将国际新药咨询纳入高端服务包,成为提供终极解决方案的专家;
其次成为"项目合作方",结合客户洞察与乐城核心技术联合开发特色健康管理产品;
进一步可作为"真实世界研究者",参与前沿医学研究提升学术影响力;
最高层次是成为"乐城文化传播者",通过专业传播建立行业话语权。
这四大路径将助力健康管理师突破服务边界,从健康建议提供者升级为生命希望链接者,乐城历经十年从"试验田"发展为"桥头堡",正迈向"创新生态圈"的新阶段。“我们健康管理师是‘健康中国’战略的哨兵,而博鳌乐城正是为我们赋能的强大武器。”韩小红主委呼吁全国同仁积极链接并善用这一国家级平台,共同将健康管理服务的价值提升到新高度。期待与行业同仁携手以乐城为帆、创新为桨,共同开拓健康管理事业新蓝海。
中西医结合:构建全生命周期健康管理体系

会议期间,“中医健康管理学组”正式宣布成立。学组将系统整合中医体质辨识、药食同源等非药物疗法,构建全生命周期健康管理体系,推动中西医并重在健康管理配合国家战略全球标准推广。
与会多位专家表示,此次盛会将为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健康保障模式提供新的实践路径,为推动“健康中国”战略实施和健康管理事业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能。这场高水平的思想碰撞,不仅为从业者指明了方向,更将推动我国健康管理事业迈向新的高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