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鲁迅文化基金会会长周令飞一行专程赴英国伦敦郊区萧伯纳故居(Shaw's Corner),将镌刻鲁迅手书体“世界文学圣地”的“福”字标牌赠予故居,以东方礼仪续写跨越世纪的文学对话。此行不仅弥补了2021年因疫情搁浅的访问承诺,更以文化仪式点亮中英文学交流的“精神灯塔” 。
萧伯纳故居经理瑞贝卡·惠特莫尔(Rebecca Whitmore)郑重接过这份来自东方的礼物。标牌融汇中国传统吉祥图案,寓意“福满天下”,既承载对萧伯纳文学遗产的崇高敬意,亦象征其故居作为人类共同精神坐标的地位。这座红砖小楼见证了萧伯纳40余年创作生涯,其《卖花女》斩获奥斯卡奖,《圣女贞德》获诺贝尔文学奖,园中至今洒落着他与妻子的骨灰 。
“今日我们站在萧伯纳先生生活过的土地上,是为昭示伟大思想可穿透时空壁垒。”周令飞在仪式中追溯1933年2月17日的历史性会晤——当日鲁迅与萧伯纳在上海共话,萧伯纳更以幽默赞鲁迅“比高尔基更漂亮”。这份惺惺相惜在2021年基金会策划“跨时空云对话”时重获回响,而今终以实地访问圆满夙愿 。
瑞贝卡表示,这块东方标识将提醒访客:“萧伯纳对底层的悲悯与鲁迅‘俯首甘为孺子牛’的情怀,共同构筑了人类良知的穹顶。”她特别提及故居珍藏的1925年诺贝尔奖证书——萧伯纳将奖金全数捐作青年作家基金,其人道主义精神与鲁迅的“立人”思想隔空共振 。
据悉,“大师对话”品牌自2014年启动,鲁迅已与雨果、托尔斯泰等12位世界文豪展开文明对话。此番英国行前,基金会刚于5月在绍兴举办“鲁迅对话狄更斯”,并在伦敦向狄更斯博物馆赠出同款福字标牌,促成双城文学地标“东方福佑”的佳话 。
周令飞强调,这场持续十二载的文明互鉴,正铺设贯通东西的“精神丝路”。当批判精神遇见人道理想,既锻造审视现实的锐度,亦留存温暖人性的温度。福字辉映下,萧伯纳花园中曾被佣人戏称“伦敦心脏”的写作小屋,今日更添一重照亮世界的东方光芒 。(章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