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财经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郑青亭、实习记者陈颖

  “当前,中国企业在卡塔尔的投资方向正从传统领域向创新驱动型产业转变,日益聚焦于创新、可持续与高附加值产业。”近日,卡塔尔投资促进局大中华区总监司君桀(Jeroen Nijland)在北京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专访时表示,这一转型与卡塔尔“2030国家愿景”下的多元化发展目标高度契合。

  近年来,中卡经贸合作呈现出持续发展的良好态势。我国是卡塔尔最大贸易伙伴。据中方统计,2024年,中卡贸易额242.2亿美元,其中,中国出口额41.74亿美元,进口额200.46亿美元。2025年1月至8月,中卡双边货物进出口额为163.74亿美元,相比上年同期增长了1.99亿美元,同比增长1.1%。中国主要出口机电设备,主要进口液化天然气、工业氦气等。

  在能源合作方面,卡塔尔是中国第二大液化天然气进口来源国,在中国液化天然气供应格局中扮演“压舱石”的角色。2024年,中国从卡塔尔进口液化天然气1834.64万吨。卡塔尔拥有全球第三的天然气储量,尤其是与其共享的北方气田(卡塔尔称北方气田,伊朗称南帕尔斯气田),是世界上最大的单一气田。

  司君桀表示,中国在卡塔尔的投资呈现出多元化的新趋势,具体表现在四大领域:在数字经济与ICT领域,云计算智慧城市及5G建设合作加强;在先进制造与出行领域,引入电动巴士,推动卡塔尔公共交通系统绿色升级;在游戏与创意产业,中国企业正布局娱乐与数字内容产业,发展游戏生态;在法律与专业服务,部分中国律所计划在卡塔尔设立分支机构,为双边企业提供跨境商务与法律咨询服务。

  “卡塔尔正加速实施国家可再生能源战略(QNRES),目标是到2030年实现18%的可再生能源占比及25%的温室气体减排。”司君桀表示,中国企业凭借技术优势,可在新兴能源领域与卡方探索更多合作路径。

  卡塔尔的可再生能源标志性项目包括800兆瓦的Al Kharsaah太阳能电站,以及Mesaieed和Ras Laffan共计875兆瓦的新项目。此外,卡塔尔能源公司计划在Dukhan建设2 GW太阳能电站,推动到2030年实现4 GW规模化清洁能源产能。

  司君桀特别提到,卡塔尔计划在2026年建成全球最大的蓝氨工厂,为氢能及基于氨的清洁能源解决方案提供支撑。“未来中卡双方可共同开展绿氢与蓝氢技术研发,并借助中国在工程与制造方面的优势,共同推进CCS及储能解决方案。”

  在11月7日北京召开的“一带一路”贸易投资论坛上,卡塔尔投资促进局投资关系负责人倪景润介绍了卡塔尔的投资环境,包括低税率和通货膨胀率、可持续的清洁能源供应、高素质人才培育、便捷的交通环境及完善的经济补贴等。

  司君桀指出,对于有意参与卡塔尔“2030国家愿景”建设的外国投资企业,卡塔尔投资促进局为包括中国企业在内的国际投资者提供一整套激励与便利化服务。

  “在先进制造业、物流业、科技产业和金融服务业方面,卡塔尔均可提供最高覆盖合格本地投资成本40%的财政激励,持续五年,涵盖企业设立、建设、设备、办公租赁及人力支出等方面。”司君桀说。

  中资在卡投资向创新驱动型产业转型

  《21世纪》:近年来中卡经贸合作持续深化,中国企业在卡塔尔的投资已涉及能源、基建、数字经济等领域。你观察到近年中国企业在卡塔尔投资出现了哪些新趋势?

  司君桀:近年来,中国在卡塔尔的投资正从传统领域向创新驱动型产业转型,呈现出多元化的新趋势:

  在数字经济与ICT领域,中国企业在云计算智慧城市及5G建设方面积极参与,华为在卡塔尔深耕逾20年,先后与Ooredoo、Vodafone展开合作,并于2023年启用其新总部,体现了对卡塔尔数字化转型的长期承诺;

  在先进制造与出行领域,宇通(Yutong)与卡塔尔交通公司 Mowasalat 合作,引入电动巴士,为卡塔尔公共交通系统带来绿色升级;

  在游戏与创意产业领域,腾讯旗下 Level Infinite 正借助卡塔尔不断发展的游戏生态,布局娱乐与数字内容产业;

  在法律与专业服务领域,盈科律师事务所成为首家在卡塔尔设立分支的中国律所,为双边企业提供跨境商务与法律咨询支持;

  在航空与互联互通领域,深圳航空与厦门航空开通多哈航线,进一步强化中卡航空连接;

  在企业数字化解决方案方面,金蝶(Kingdee)在卡塔尔设立区域中心,助力区域企业的数字化管理转型。

  这些趋势显示出中国企业在卡塔尔投资的方向正日益聚焦于创新、可持续与高附加值产业,与卡塔尔“2030国家愿景”下的多元化发展目标高度契合。

  卡塔尔在科创领域拥有独特优势

  《21世纪》:相较沙特、阿联酋在科创领域的广泛布局,卡塔尔近年来在人工智能、自动驾驶等领域的投入增速显著。你认为卡塔尔在科创赛道的核心差异化优势是什么?

  司君桀:卡塔尔在科技创新领域的独特优势,源于其战略性投资、全球伙伴合作及强大的基础设施支撑。

  根据 2024 年全球创新指数,卡塔尔在“大学—产业科研合作”领域的表现位列海合会国家第一,2024 年 ITU ICT 发展指数位居全球第 4,2025年全球网络速度指数排名第 2。同时,卡塔尔拥有微软全球数据中心区域及海合会和北非首个 Google Cloud 区域,成为区域级云计算与AI中心。

  在科研方面,卡塔尔研发总支出从2012年的32.5亿卡币增至2021年的44.5亿卡币,计划到2030年提高至GDP的1.5%,其中60%由私营部门承担。卡塔尔计算研究院和哈马德·本·哈利法大学等机构,以及TASMU 智慧卡塔尔项目,共同推动人工智能、自动驾驶与数据科学的前沿研究。

  这些因素共同构建了一个安全、互联、以创新驱动为核心的科创生态,使卡塔尔成为区域内AI与下一代技术的重要枢纽。

  中卡可再生能源合作潜力巨大

  《21世纪》:结合卡塔尔2030年LNG产能提升目标,卡塔尔在绿氢、碳捕获(CCS)、储能等新兴能源领域有哪些考量?中国企业凭借技术优势,是否有助于双方在该领域探索更多的合作路径?

  司君桀:中国企业在氢能生产、电池技术和碳管理系统等领域拥有世界领先的经验,这为双方合作奠定了坚实基础。

  具体而言,中方可以加强在可再生能源的投资,如卡塔尔正加速实施国家可再生能源战略(QNRES),目标是到2030年实现18%的可再生能源占比及25%的温室气体减排。标志性项目包括800兆瓦的Al Kharsaah太阳能电站,以及Mesaieed和Ras Laffan共计875兆瓦的新项目;卡塔尔能源公司还计划在Dukhan建设2 GW太阳能电站,推动到2030年实现4 GW规模化清洁能源产能。

  同时,卡塔尔计划在2026年建成全球最大的蓝氨工厂,为氢能及基于氨的清洁能源解决方案提供支撑,未来可与中方共同开展绿氢与蓝氢技术研发。

  此外,根据2024年循环碳经济指数,卡塔尔在碳捕获、储存与利用(CCUS)领域位居全球第一,借助中国在工程与制造方面的优势,双方可共同推进CCS及储能解决方案。

  这些举措将显著提升卡塔尔在能源转型中的全球竞争力,也为中卡在清洁能源全产业链上的深度合作提供广阔空间。

  卡投资激励政策具吸引力

  《21世纪》:对于有意参与卡塔尔“2030国家愿景”建设的外国投资企业,卡塔尔投资促进局能提供哪些有吸引力的激励措施帮助其适配本地市场、对接产业链资源?

  司君桀:卡塔尔投资促进局为包括中国企业在内的国际投资者提供一整套激励与便利化服务,协助其融入本地市场并参与“卡塔尔2030国家愿景”的实施。核心机制为卡塔尔投资促进局激励计划,聚焦《第三国家发展战略》(NDS3)下的重点产业,通过四大定制化方案加速增长:先进制造业方面,支持高附加值、高技术密集型产业,如医药、化工、汽车与电子;物流业方面,通过投资基础设施与自动化建设,推动卡塔尔成为全球物流与再出口枢纽;科技产业方面,鼓励在人工智能、云计算、网络安全和数据创新等领域投资,助力数字经济蓬勃发展;金融服务业方面,支持资产管理、保险、财富管理与金融科技等新兴板块。

  以上每个方案均可提供最高覆盖合格本地投资成本40%的财政激励,持续五年,涵盖企业设立、建设、设备、办公租赁及人力支出等方面。

  此外,卡塔尔投资促进局还提供全周期落地服务:信息对接阶段,它们将提供详尽的市场信息与法规说明,帮助企业科学决策;对接阶段:会安排实地考察与关键利益方会面,助力建立合作关系;设立阶段,会协助企业顺利完成注册、审批等流程,并连接本地服务伙伴;后续支持阶段,会提供持续服务,确保企业在卡塔尔实现长期稳定发展。

  这些措施体现了卡塔尔致力于打造创新驱动、可持续发展的全球营商高地的坚定承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