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OpenAI布下“铁索连环”般的万亿赌局,Anthropic的清晰“钱景”已崭露头角。当前的这场AI“霸主之争”,似乎在商业模式上也正走向两条不同的道路……
OpenAI近期签署了数百亿美元的协议,计划耗费巨资建造大量数据中心,以期巩固其人工智能领域的霸主地位。但其主要竞争对手之一——亚马逊支持的AI初创企业Anthropic,在将人工智能转化为可持续业务方面,如今却似乎拥有更为清晰的路线。
没错,Anthropic与OpenAI从事着相似的业务:它们都力争开发出全球最先进的AI大语言模型,这些模型是聊天机器人、图像生成及其他众多AI工具的基础。
但在如何从人工智能中创造收入以及人们所期望的利润这个大问题上,两者眼下的做法则截然不同。
Anthropic正在企业级赛道“暗度陈仓”
除与微软建立紧密合作关系——将OpenAI模型集成到微软软件产品中外,OpenAI目前其实主要面向于大众市场——其用户群正大量使用聊天机器人对话取代传统的搜索引擎查询,这种模式表面上看确实已获得巨大成功。
据该公司披露,截至本月ChatGPT周活跃用户已突破8亿,有望助力OpenAI实现约130亿美元的年化营收。相比之下,Anthropic在大众市场吸引力则要弱得多。
但与此同时,两者在具有更稳定“钱景”的企业级用户赛道上的强弱,则截然相反。Anthropic表示,其约80%的收入来自企业客户——上月该公司企业客户数已达到约30万家。而OpenAI只有约30%的收入来自企业客户。
这导致在外界看来这两家用户规模差异依然比较大的企业,其实在营收方面的差距令人惊讶地小——Anthropic年化营收已达70亿美元,预计年底将达到90亿美元——在单个用户的平均营收上更是对OpenA保持着显著优势。
目前,两家公司均获得了硅谷科技巨头们投资支持——OpenAI最初由微软注资,近来则更是不断牵上了英伟达、甲骨文、AMD等巨头的“红线”,Anthropic则获得亚马逊与谷歌联合投资,这些支持不仅提供AI计算基础设施,更助力其产品触达广泛客户群体。
但至少眼下,Anthropic的增长路径,似乎远比OpenAI清晰可辨。许多企业客户目前正将AI应用于编程、法律文书起草、账单处理等众多领域,寄望于能创造出大量节省成本的解决方案。而两相对比,Anthropic的优势似乎更为明确:
其尖端语言模型Claude因优秀的编程能力而备受赞誉:门洛风投(Menlo Ventures)7月报告通过调研估算,Anthropic在编程领域市场份额达42%,而OpenAI仅为21%。
门洛创投的数据还显示,Anthropic在企业整体AI应用市场份额上也领先于OpenAI,两者占比分别为32%和25%。

随着投资回报率的可量化性增强,这类应用场景未来将持续扩展,可能会吸引更多企业客户选择Anthropic。
今年9月,微软宣布将在其Copilot软件套件中提供Anthropic的主力语言模型Claude,无疑就彰显了企业客户对Anthropic的旺盛需求——尽管微软本身是OpenAI最大的“金主”。
OpenAI面临的业务模式“瓶颈”
事实上,相比于收入稳定且不断增长的企业市场,当前AI领域面向大众消费者的营收模式,则要更为模糊。
除订阅收费外,OpenAI眼下也尚未确定其他盈利方式——其面向消费者提供每月20美元的“Plus”套餐和200美元的“Pro”套餐,另有免费版本(查询次数受限且运行速度较慢)。此类订阅费本身根本难以抵消尖端AI研发与部署的巨额成本。
广告显然有望成为OpenAI消费业务的主要收入来源,但如何将广告植入聊天机器人尚不明朗。这不像搜索广告那样简单直接——用户也很可能不欢迎品牌植入聊天机器人对话。同时,在探索广告营收模式时,OpenAI还将面临着与谷歌竞争的尴尬处境——后者不仅拥有面向大众市场的AI工具套件,更在广告领域根基深厚。
当然,OpenAI正通过微软渠道及自有平台积极吸引企业客户。有观点认为,微软庞大的用户基数和广泛的查询数据覆盖,将帮助OpenAI在企业用户中形成竞争优势。
然而,OpenAI的大众市场吸引力本身,也反而可能成为吸引企业客户的阻碍——许多客户会更希望人工智能更注重实用性而非娱乐性。OpenAI近期宣布将允许成年用户与ChatGPT进行“成人对话”,并呼吁采取宽松的AI监管政策。即便该公司在企业场景中限制相关产品功能,但其自由奔放的形象仍可能限制其市场渗透。
因而,尽管OpenAI投入巨大,但告别“玩具”、拥抱“工具”的Anthropic,已证明在企业更为关心的AI领域——其表现足以与OpenAI相媲美甚至更为优秀。
评估AI模型的初创公司Vals AI,就将Anthropic最新版Claude模型,在综合金融、法律和编码任务的商业基准测试中评为榜首。

Vals联合创始人Rayan Krishnan指出:“Anthropic正全力以赴聚焦于深耕企业级智能代理的应用场景,目前正与OpenAI展开激烈竞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