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以来,随着股市节节攀升,“股债跷跷板”效应持续显现,截至8月20日收盘,随着沪指再创10年新高的3766.21点,多数国债期货再度收跌,30年期主力合约跌0.35%报116.050,10年期主力合约跌0.18%报107.855,5年期主力合约跌0.10%报105.425,2年期主力合约持平于102.326。银行间主要利率债收益率午后多数转为上行,其中30年期国债“25超长特别国债02”收益率上行0.9BP至2.0375%。
资金从债市流向股市
7月以来,A股开启单边上涨行情,进入8月以后这一趋势也仍未减弱,随着股指攀升,“股债跷跷板”效应持续显现。8月1日至8月18日,沪指从3568点涨到了3728点,与此同时,各期限国债收益率也震荡上行,1年期、10年期和30年期到期收益率分别上行1.31bp、8.13bp和10.196bp,30年期更是在此期间越过2%关口,收报2.1145%。
国债到期收益率是指投资者持有债券至到期日且所有本息按时兑付时获得的年化平均回报率,是衡量债券整体收益情况的一个综合指标。由于国债发行往往有固定利率及固定的票面价格,其收益率的上升也意味着投资者正以更低的价格买入债券,反映出国债正经历抛售。
股票上涨时,资金往往会从债市流向股市,导致债市承压下跌,反之亦然,股市与债市呈现此消彼长的走势,被称为“股债跷跷板”效应。银行间主要利率债走势也呈现这一效应。8月20日,A股早盘三大指数集体低开,午后才拉升翻红,与之相对的是,银行间主要利率债收益率午后也多数转为上行,30年期国债“25超长特别国债02”收益率上行0.9BP至2.0375%,10年期国开债“25国开10”收益率上行2.1BP至1.895%,10年期国债“25附息国债11”收益率上行1.65BP至1.783%。
“股债跷跷板”效应也更为直观地体现在期货市场。8月18日,在A股三大指数均创下近年新高的同一日,国债期货也迎来大跌,国债期货中30年期主力合约报116.090元,跌1.33%,创3月17日以来最大跌幅,10年期主力合约报108.015元,跌0.29%,5年期主力合约报105.455元,跌0.21%。8月19日随A股迎来调整,国债期货收盘也全线上涨。8月20日,国债期货也集体高开,30年期主力合约一度涨0.30%,午后则全面转跌。
财政部曾于8月18日发布《关于开展2025年8月份国债做市支持操作有关事宜的通知》。通知指出,为支持国债做市,提高国债二级市场流动性,健全反映市场供求关系的国债收益率曲线,财政部决定开展国债做市支持操作,具体操作涉及券种分别为3年期的2025年记账式附息(十期)国债和2年期的2025年记账式附息(十二期)国债,金额分别为2.7亿元和2.8亿元。
但这一举措也未能逆转跌势,华泰证券认为,股市强势吸走资金与情绪,是8月18日国债期货下跌的核心原因,华泰期货研报指出,上证指数突破3740点、创近十年新高,创业板指走高,风险偏好显著提升。叠加税期走款导致资金面阶段性偏紧,尽管央行净投放千亿,7天期质押式回购利率利率仍维持高位,市场抛压集中。在股市高涨、债市情绪脆弱的背景下,额外供给加剧了市场对利率上行的担忧。
机构:债市多头驱动不强
中长期下方依然存在支撑
展望后市,广发期货研报认为,当前基本面数据来看,内需持续恢复偏慢,流动性总量维持偏宽松格局,但短期降息预期不强,对应债市多头驱动不强。另一方面股市持续走强带来风险偏好提升对债市情绪形成压制,风险偏好压制长债、资金宽松支撑短债的环境下,导致期限利差有所走阔。在内需减速的背景下,新一轮政策陆续出台,包括反内卷和服务消费刺激政策,或进入对内需和通胀的提振效果的观察期。短期在权益市场流动性牛市的压制下,债市或维持低位盘整,但由于资金利率维持低位,期限利差约束债市回调有限度,10年期国债利率如果回调至1.75%以上可能进入超调区间。
国元期货表示,市场预期的改善为债市上方带来压力,但是基本面以及资金面的支撑使得债市后市不易悲观。但利率下行趋势未变,短期债市面临压力,需警惕股债跷跷板效应之下理财及基金赎回可能导致的负反馈效应,但中长期下方依然存在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