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会现场
贵州省人民政府副省长、论坛执委会副主任杨同光
6月30日,贵州省政府新闻办在贵阳召开2025年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第二场新闻发布会,贵州省人民政府副省长、论坛执委会副主任杨同光出席发布会并作主发布。
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作为中国唯一以生态文明为主题的国家级、国际性高端峰会,致力于汇聚政府、商界、学界、科技界、媒体、民间及其他各界之间开展交流与合作,自2009年创办以来已成功举办了12届。
经批准,2025年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将于7月5日至6日在贵阳举办,会期2天,由贵州省人民政府主办。今年论坛将积极回应COP16、COP29等重要国际会议关切,注重国际化、绿色化、市场化办会和成果转化,举办开幕式、主题论坛、场外参观、宣传展示、绿色招商、环保新产品新技术发布等活动和主宾省系列活动。开幕式将于7月5日上午在贵阳国际生态会议中心举行,党和国家领导人、外国政要及前政要、相关国际组织负责人出席致辞,参会嘉宾预计800人。
今年论坛主题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共商全球发展绿色转型”,共设置4个板块20个主题论坛。
一是围绕“共谋全球生态文明与可持续发展”举办“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论实践与创新”“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在贵州的实践政党圆桌对话会”等6个主题论坛;
二是围绕“应对气候变化”举办“生态文明与低碳韧性发展实践”“司法服务降碳减污扩绿增长”等4个主题论坛;
三是围绕“生物多样性保护”举办“推动地质公园与生态文化多样性融合发展”“南极公海生态保护”“刑事打击与生态安全保护”“生物多样性金融体系构建和资源调动”“山地生物多样性与我们的生活”5个主题论坛;
四是围绕“多元协同治理”举办“国际友好城市绿色发展与产业合作论坛”“国际气候与环境治理青年论坛”“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多方协作推动ESG创新实践与绿色发展”“AI+绿色发展论坛”5个主题论坛。
宣传展示方面主要有论坛历程展和生态文明建设成果展,论坛历程展主要展示历届论坛的精彩瞬间、丰硕成果、重大活动及嘉宾风采等,生态文明建设成果展分贵州省板块(展示贵州省美丽贵州建设、绿色转型、先行先试等方面所取得的成果)和主宾省板块(展示“两山”理论提出20年以来所取得的成果及实践经验)。
本届论坛创新举办环保新产品新技术发布活动,宣传、发布新能源、固废处理等领域前沿技术成果,搭建“技术遴选—成果展示—供需对接”平台,进一步加速先进技术成果的落地推广应用。
杨同光表示,贵州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殷切嘱托,始终把生态文明建设作为一项重大政治任务、重大民生工程和重大发展问题来抓,以“试验”示范的气魄开拓创新,以“先行”引领的姿态改革实践,在实现“后发赶超”的同时,生态环境质量持续保持优良、稳居全国前列,切实走出了一条“高颜值”与“高质量”齐头并进的绿色发展之路。
绿色发展方式加快形成。贵州稳妥推进“碳达峰十大行动”,坚决遏制“两高一低”项目盲目发展;积极推进“富矿精开”和“电动贵州”建设,深入开展减污降碳协同创新试点,加快推进工业绿色低碳转型;大力发展生态利用型、循环高效型、低碳清洁型、环境治理型产业,绿色经济占比48%左右;深入实施旅游产业化“四大行动”,推进旅游与生态产业融合;持续推进数字产业化,数字经济增速连续9年位居全国前列。
污染防治攻坚深入推进。深化大气、水、土壤、固废和环境风险防控攻坚。大力实施城乡生态环保设施补短板、工业固废综合治理、重点河湖污染治理和秸秆综合利用“四大攻坚突破”;地下水污染修复治理2项治理工程成为生态环境部优秀案例;研究制定磷石膏无害化用于矿山生态修复、煤矸石填沟造地等技术规范指南,磷石膏综合利用率保持全国前列;建立“八体系一平台”环境风险防控体系,多部门联合深入开展打击环境违法犯罪利剑专项行动,推进环境风险防控常态化管理。
生态保护与修复持续加强。持续开展“绿盾”自然保护地强化监督,建立自然保护地生态保护红线生态破坏问题线索处理处置工作机制,被生态环境部作为典型经验;推进梵净山国家公园创建,世界自然遗产地达4处、居全国第1;积极开展生态示范创建,累计创成国家级生态文明示范区13个、“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8个;协同推进武陵山区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工程,经验做法被列入《国家生态保护修复公报2024》向全球推广;强化生物多样性保护,全省动植物物种数量和生物丰富度均排名全国第4,贵阳市、赤水市入选联合国“自然城市”。
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接续深化。在全国率先实行项目环境影响预评估,率先印发实施生态环境损害赔偿案件办理规程,创新设立省级生态环保基金,率先出台首部生态文明建设条例,配套出台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领域地方性法规100余部;率先创建全国首个环保法庭,成立生态环保检察机构,公检法配套的环境资源专门机构实现市州全覆盖。跨省域横向生态补偿、环境污染强制责任保险等多个试点工作走在全国前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