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真正的电子商务概念从1993年开始,严格意义讲,从1991年EDI(电子数字交换)开始,中国电商发展34年,经历了引入期、中断期、成长期、发展期和繁荣期,现在正进入‘多强并存’的特殊时期,近10年来是新电商发展时期。”近日,在中国经营报社、中经传媒智库联合举办的“新十年,新引擎——新电商高质量发展”研讨会上,北京工商大学商业经济研究所所长、中国食品农产品)安全电商研究院院长洪涛总结了中国电商发展史。

  下一个“新十年”,新电商平台如何实现高质量发展,在新时代争做新引擎,洪涛分享了最新思考与建议。

  “新电商也就是数字电商,从拼多多十年轨迹来看,拼多多一直在探索具有自身特色的中国数字电商发展路径。”洪涛认为。

  拼多多的发展是不断创新的过程,从早期2015年拼团模式到2018年风靡一时的“多多果园”,用户在线给果树浇水、施肥的同时也能收获真正的水果;2016年的“农地云拼”则通过“拼团+产地直发”的模式探索农产品上行的新路径; 2019年开始探索百亿补贴;2022年推出“西进行动”,通过中转集运的模式创新与中转费减免的优惠政策,有效改善了网购消费的区域不平衡问题;2025年推出千亿扶持计划……

  “成立以来,拼多多实现了高速发展,同时,也要看到电子商务零售市场增幅放缓的趋势。在减缓过程中,如何探索高质量发展,打造新电商高质量发展新的曲线至关重要。”洪涛认为新电商平台实现高质量发展,有七条路径可以探索。

  一是独特的模式和差异化的运营。需要思考怎样实现差异化发展,探索把竞争对手变为合作伙伴。

  二是探索分布式产供链的“链式发展”模式:从可持续发展来讲,电商平台和平台上的商家、消费者、物流配送机构、金融结算机构应该是一种分布式的平等合作关系,如果没有形成一种生态关系,合作不可能持久。

  三是将竞争对手变为合作伙伴,探索“同业拆墙”,各个电商平台发挥各自的优势,使整个电商逐渐形成一种相互协同的生态关系。

  四是倡导建设电子商务新文化,即商品文化、营销文化、品牌文化、环境文化、伦理道德文化,电子商务发展34年,电商赋能需要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通过深度融合来解决就业问题,降低成本、提高效率、盘活经济、提供税收,赋能经济进一步活跃。

  五是要生产好—流通好—消费好,即种得好、养得好、加工得好、卖得好、卖出好价钱;让消费者得实惠,农民得收益,促进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

  六是农村电商、农产品电商以及农资电商的现代化。电商是流通产业的重要支撑,流通产业在国民经济当中具有先导性和基础性作用,电商平台企业要和国家战略相向而行,明确中国式现代化的发展方向。

  七是要重视新电商文化建设,包括商品、营销、品牌、环境、场景、伦理等在内,这些文化应该有新的表现形式,手机是农民的“新农具”,直播是农民的“新农活”,数字是农民的“新农资”,文化是农民的“新生活”,推进实现新电商文化建设。

  “当新电子商务进入新发展阶段,倡导电商新文化,争做新电商时代的新引擎,具有重要历史意义。”洪涛进一步指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