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1日,青岛市政府新闻办召开新闻发布会,全面介绍第十一届“市长杯”中小企业创新创业大赛赛事成果。青岛市民营经济发展局党组成员、副局长李晓峰,青岛开放大学党委委员、副校长李中来,逢时(青岛)海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刘丽出席发布会,就本届大赛具体成效以及大赛赋能产业升级、服务企业发展等问题回答记者提问。

图片 1.jpg

战略引领:锚定城市定位 构建双创生态

作为中国沿海重要中心城市,青岛始终将创新置于经济高质量发展核心位置。中共青岛市委十三届七次全体会议暨市委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指出,2025年要持续构建“10+1”创新型产业体系与“4+4+2”现代海洋产业体系,以科技创新引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为中小企业创新提供坚实政策支撑与优质环境保障。

为落实工信部有关部门及市委市政府工作部署,本届“市长杯”大赛以“培育新质动能 创新产业发展”为主题,由工业和信息化部中小企业局、青岛市人民政府指导,市民营经济局联合市财政局、市教育局、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市农业农村局、市总工会主办。大赛紧密聚焦“10+1”创新型产业体系,强化企业与创客主体地位,通过集聚创新资源、优化双创生态,设置区域赛(企业组)、创客赛、“乡村振兴”专题赛及城市赛四大板块,依托资源互通、优势互补机制推动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四链”深度融合,着力发掘培育优质项目与企业,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为专精特新企业培育及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量质齐升:赛事成果彰显产业硬实力

在多部门协同推进与多赛道联动办赛的推动下,本届大赛激发全市中小企业参赛热情,参赛项目总数达482个(不含城市赛项目)。其中,区域赛(企业组)报名234个,占比48.5%;创客赛214个,占比44.4%;乡村振兴专题赛34个,占比7.1%,在项目规模、结构质量与区域带动等方面呈现显著亮点,充分展现青岛产业发展深度与活力。

区域赛(企业组)呈现“多点开花、集聚明显”特征,西海岸新区、崂山区、胶州市参赛数量位列前三,分别占项目总数的23.5%、21.0%和11.5%,直观反映出这些区域在产业发展与转型升级中的雄厚基础。同时,赛事参赛企业与项目质量显著提升,战略性新兴产业和“四新经济”领域项目占比持续扩大,“专精特新”企业、高新技术企业等优质创新主体成为赛事中坚力量。本届区域赛(企业组)中,专精特新企业项目116个、瞪羚企业项目52个、隐形冠军企业项目18个,优质企业项目占比近80%,为青岛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劲支撑。

集群崛起:新兴产业引领战略新方向

从行业分布来看,区域赛(企业组)234个参赛项目高度契合青岛产业布局,新一代信息技术、智能装备、人工智能领域项目领跑。其中,新一代信息技术项目66个,占比28.2%;智能制造项目30个,占比12.8%;人工智能项目29个,占比12.4%。此外,未来产业领域涌现出一批具备前沿性、突破性的创新项目,与青岛市构建“10+1”创新型产业体系、推动优势产业稳步发展、促进新兴产业快速蝶变的战略方向高度一致,生动诠释了青岛以科技创新驱动产业创新的发展路径。

品牌赋能:全国赛道锻造青岛影响力

从国内同类城市参赛情况来看,青岛凭借“一区一特色”的精准产业匹配、全生命周期服务生态以及开创性的跨区域资源对接模式,构建了极具辨识度的赛事品牌优势。过去十年,累计107个项目晋级“创客中国”全国500强,22个晋级50强,数量全省第一。根据工业和信息化部信息中心2024年统计显示,青岛参赛数量持续领跑山东,占比超50%;在全国5个计划单列市中位列第一,占比37.7%,稳居全国第一梯队,已成为国内重要创新策源地和项目富集区。

资本护航:全链服务激活创新生态圈

本届大赛创新服务模式,将服务前置,建立“赛前问需、赛中对接、赛后跟进”全流程服务机制。通过摸排征集企业在融资、技术、市场等方面的需求并建立“一企一档”,同时组织高校、投资机构等组建大赛服务团,为企业提供精准对接服务。

在资本赋能层面,大赛服务团已完成对表面能量(青岛)、卡奥斯物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青岛佳恩半导体有限公司、青岛贝斯兰半导体科技有限公司等参赛企业近亿元投资。目前,青岛即昇科技有限公司已进入正式投资前的尽职调查阶段;青岛兴仪电子设备、青岛库邦新材料、阿伐流体控制有限公司等企业正对接资金使用需求,后续服务持续跟进推进。

在服务资源对接层面,一系列精准赋能行动落地见效。例如,协助山东墨氪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构建核心团队并嫁接高端产业资源;支持华派科仪(青岛)有限公司对接崂山区“创新领军人才”政策;推动赛飞特工程技术集团有限公司与山东大学达成空地巡检领域产学研合作;助力青岛联康油脂制品有限公司与中科院青岛生物能源所合作,推进碳酸钙晶须技术在生物沥青相容剂中的产业化应用。通过系统化、多层次的赋能举措,大赛企业服务团逐步构建起覆盖“投-服-研-产”的创新生态体系,为科创企业成长注入持续动力。

技术突围:核心技术攻坚锻造硬核突破

大赛聚焦项目关键核心技术,着力提升科技前沿领域原始创新能力,取得一系列突破成果。院士、千人计划专家、博士等领衔的重量级项目数量持续增加,大幅提升赛事项目技术层级。区域赛(企业组)中,青岛宇远新材料有限公司研发的JDA、JDM系列铝合金新材料,作为当前世界上强度与韧性兼具的热处理、非热处理型合金材料,成功填补国际空白;青岛蔚蓝赛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通过常压室温等离子(ARTP)诱变技术、高通量筛选技术(HTS)等,攻克高毒性废水治理用菌株难以分离培养及有机物难以生物降解的难题;青岛浩瀚全材半导体有限公司打通红外探测器芯片产业链难点与断点,打破国外垄断,破解欧美对我国半导体产业“卡脖子”问题。这些突破性成果,充分彰显青岛以科技创新破解产业难题、服务国家战略的坚实步伐与硬核实力。

图片 2.jpg

协同共进:跨域联动构建创新共同体

为强化区域协同,促进创新资源跨区域畅通流动,本届大赛首次在民营经济发达、创新活力强劲的粤港澳大湾区开辟城市赛点。此举旨在搭建高能级跨区域创新对话平台,充分整合粤港澳大湾区的国际化视野、前沿技术成果、丰富资本生态,与青岛雄厚的产业基础、丰富的应用场景、强大的制造能力形成优势互补与战略协同。赛事突破传统单一竞赛模式,采用“线下路演+产业对接+现场观摩”三位一体融合形式,推动两地企业从“同台竞技”走向“同频共振”,促进技术、资本、人才等创新要素在青岛与大湾区之间高效对接、双向流动,共同构建开放共享、互利共赢的跨区域协同创新共同体。

长效深耕:十一年积淀赋能双创升级

历经十一年积淀,青岛“市长杯”大赛已形成“赛前问需、赛中对接、赛后跟进”的全流程服务闭环。通过区域赛、创客赛、专题赛、城市赛等多赛道协同发力,持续推动“四链”深度融合,为专精特新企业培育和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能。未来,大赛将进一步深化梯度培育机制,构建“政策+资源+价值”三位一体的参赛激励体系,实现从竞技平台向企业全生命周期赋能平台的升级,让“双创”之花在青岛这片热土绚烂绽放,为加快建设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谱写崭新科创篇章。

(编辑 王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