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年前,英国斯托克顿至达灵顿铁路上行驶的蒸汽火车鸣响了世界铁路的第一声汽笛。在这之后,长达半个世纪的时间里,中国都在仰望西方铁路的辉煌。
1881年,为了将开平煤矿的煤炭运出,清政府勉强同意修建唐胥铁路。1909年,詹天佑采用“人”字形铁路设计修建京张铁路,用最简陋的工具攻克了世界铁路史上的难题。此后,中国铁路的发展充满艰难。到1949年,全国铁路营业里程仅有2.18万公里,轨道上运行的机车五花八门,被各国戏称为“万国机车博览会”。直到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中国铁路迎来了历史性的转折。党和政府提出了“人民铁路为人民”的宗旨,把铁路建设作为国家经济恢复和发展的重中之重。这一时期内,筑路大军以惊人的毅力在崇山峻岭中开辟出成渝铁路,并于1952年胜利通车。此后,鹰厦铁路、包兰铁路、成昆铁路等干线相继建成,初步形成了覆盖全国的铁路网骨架,中国铁路的追赶步伐大大加快。
改革开放以来,铁路建设更是与国家经济同频共振。1997年至2007年,中国铁路连续进行了六次大面积提速,旅客列车最高时速从60公里一路提升到250公里,钢铁巨龙在神州大地上呼啸奔驰。2008年8月,中国首条设计时速350公里的高速铁路,京津城际铁路正式通车运营,标志着中国从此迈入了“高铁时代”。从蒸汽机车到内燃机车、电力机车,再到高速动车组,中国铁路用几十年时间走完了西方发达国家上百年的发展历程,实现了历史性的跨越。
进入21世纪,中国铁路不仅在运营里程和速度上遥遥领先,更通过自主创新打造出“中国标准”,向国外输出。2017年,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复兴号”动车组投入运营,核心部件实现了100%国产化。中欧班列、中亚班列等国际货运班列常态化开行,将中国与欧洲、中亚各国紧密相连。中老铁路、印尼雅万高铁等海外项目相继建成通车将“中国标准”带到了世界各地。
与1949年相比,2025年全国高铁营业里程已突破4.8万公里,“八纵八横”高速铁路主通道基本建成,铁路已经成为拉动区域协调发展的强大引擎,“万国机车博览会”的时代一去不返,铁路与国家一道,向世界展现了东方崛起的磅礴力量。
当复兴号穿行在广袤土地上,线上购票、刷脸进站等新技术全面推行,中国铁路的每一段钢轨写满了中国人的奋斗的印记。回顾历史,在世界铁路发展200年的时间节点上,中国铁路的崛起,向世界展示了一个古老民族与时俱进、勇于创新的精神风貌。展望未来,中国铁路必将继续奔涌向前,谱写更加壮丽的时代画卷!(刘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