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机场安检处一幕可能频繁上演:旅客打开背包,安检员仔细查验充电宝外壳——“您好,您的充电宝没有清晰的3C认证标识,按规定不能携带登机。”随着民航局新规生效,一块小小的充电宝认证标识,已成为旅客能否顺利出行的关键通行证。

  根据民航方面发布的通知,6月28日开始,没有3C标识和被召回的充电宝,不能带上飞机。这项新规的底气,源于国家市场监管总局重拳出击,2024年8月1日起,未获得CCC强制性认证的移动电源不得销售。此次民航新规正是对此的强力落地执行,无标识、标识不清或被召回的充电宝,都将被挡在机舱之外。

微信图片_2025-07-04_091406_478.jpg

  安全隐忧成行业之痛,认证门槛重塑市场格局

  充电宝早已成为现代人出行的“第六器官”,2023年中国移动电源市场规模突破309亿元,然而繁荣背后隐患重重,产品同质化严重,恶性价格战下品质参差。更令人忧心的是,安全问题频发,消费者对产品安全的焦虑与日俱增。

  5月31日,CZ6850杭州飞往深圳的航班上,一旅客携带的相机电池、充电宝出现冒烟情况,乘务组第一时间妥善处置,迅速排除安全风险。6月13日,舟山飞往揭阳一航班飞行过程中一旅客携带的充电宝冒烟,机舱烟雾弥漫,航班机组人员迅速介入处置,乘客接力传递瓶装水协助灭火,所幸3到5分钟成功将火及时扑灭。显然,接二连三的充电宝冒烟事件敲响了安全的警钟。

  此次民航对于只有3C认证标识充电宝才能带上飞机的规定是对关注人身安全问题的响应。加之新国标CCC认证的及时出台,无疑为市场注入一剂强心针。它并非简单的“准生证”,而是对产品安全、电池性能、环境适应性等全方位的严苛考核。对厂商而言,这是技术实力与责任担当的考验。对消费者,则意味着手中的移动电源真正拥有了安全“护身符”。

  率先响应新规,充客以真材实料筑牢安全基石

  当政策风向初显,行业尚在观望之时,知名3C数码品牌、安全闪充专家充客 已率先行动。“国家规定出台之时,就是充客 全面升级之始。”充客 产品负责人表示,企业快速响应,依据新国标对产品设计、电芯选型、生产工艺进行系统性优化。

  充客 的底气源于对核心部件——电芯的极致把控。其产品采用知名电池制造商联合定制的高压三元电芯,从源头确保能量密度与稳定性的平衡。每一块电芯都需经历充客 实验室的严苛“闯关测试”,过充、过放、高温、重物冲击……确保在极端条件下仍能守住安全底线。

微信图片_2025-07-04_091410_294.jpg

  “真材实料是安全的基础,严苛质检则是最后的防线。”充客 实验室工程师强调。每一批次充客 产品上市前,不仅必须通过国家权威CQC机构检测,取得详实的检测报告,更需获得代表市场准入的3C认证资质。充客 内部还设置了远超国标的质检流程,例如模拟极寒环境的零下40℃测试,确保产品在全天候场景下的可靠性。

  视安全为起点,充客构筑长效时间价值

  新国标是安全准入门槛,但充客 视其为持续精进的起点。“安全没有终点,长效安全才是真正的时间价值。”充客 品牌负责人阐释其理念。当一块充客 充电宝在用户背包中默默陪伴千百个日夜,历经温差、颠簸乃至意外跌落,其安全性的稳定延续,才能累积出无可替代的品牌信任。

微信图片_2025-07-04_091400_885.jpg

  新规之下,消费者选择充电宝的逻辑正在重构。民航安检口,清晰醒目的3C标识是登机的通行证。而在更广阔的生活场景中,安全、可靠、耐用,才是深入人心的品牌通行证。

  在劣质产品被加速清退、行业面临洗牌的今天,充客 正致力于成为这张通行证最有力的背书者。在劣质产品被加速清退、行业面临洗牌的今天,如充客 一般提前布局、以扎实技术积累和严苛品控构筑安全长城的品牌,正迎来价值重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