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图 874679_0

  襄阳正大种业股份有限公司(简称“正大种业”)近日收到北交所IPO第二轮问询函,其业绩下滑、经销模式等受到了重点关注。

  业绩呈下滑趋势

  监管函件显示,报告期内(2022-2024年)正大种业营业收入分别为3.19亿元、4.09亿元、3.80亿元,净利润分别为9469万元、8843万元、8113万元,呈明显下滑趋势。进入2025年:上半年种子业务收入同比下降20.73%,前三季度营收同比下降16.97%。

  北交所对正大种业业绩稳定性提出五重追问:一是要求公司详细说明制种采购、加工包装、预收货款至发货退货的全周期变化;二是指出报告期内进入衰退期和退出市场的品种数量增加,核心品种正大999、正大12已步入衰退期,要求说明是否存在因品种接续不力导致收入进一步下滑的风险;三是深挖2025年制种成本降低原因,要求对比当地市场价格,量化分析成本下降对业绩的影响;四是要求解释2025年上半年在行业可比公司利润普降背景下,公司净利润逆势增长55.80%、毛利率提升近7个百分点的反常现象;五是综合玉米现货价格、库存、气候变化、在手订单等多重因素,量化分析经营业绩是否存在持续下滑风险并充分揭示。

  经销模式真实性受疑,退货率飙升引警觉

  北交所重点关注到正大种业"自然人客户占比超60%、无书面订单"的特殊经销模式。文件披露,公司经销商通过电话或微信向业务员下单,由业务员录入系统,缺乏书面凭证。同时,经销商期末库存占采购比例逐年攀升,实际退货率从8.23%飙升至13.84%,退货金额从883万元激增至4069万元,但公司仅披露了退货量增长前五名客户情况。

  北交所要求公司补充说明:直销与经销客户的界限划分是否清晰;无书面订单模式下如何确保交易真实性;经销商库存及退货率持续上升的合理性,是否存在向渠道压货虚增收入的情形;种衣剂、包装物耗用量与产量趋势背离的原因,是否存在未实际销售即出库的异常情形。

  在核查程序方面,北交所对中介机构提出质疑:2022年收入截止性测试核查比例仅41.29%,而2023年10月前收入确认单据保存不全,要求说明在此情况下如何保证核查有效性,并质疑当前资金流水核查标准是否匹配"自然人客户占七成"的销售特征。

  产能利用率仅18.43%却仍要大举扩张

  针对公司拟募资3.64亿元投向的三大项目,北交所直指其必要性与合理性存疑。其中,"云南正大种子加工中心建设项目"拟新增1万吨产能,但2025年上半年公司整体产能利用率仅18.43%,要求量化分析产能闲置风险。

  "张掖玉米种子加工二期项目"主要投入产线改造,北交所要求说明将募集资金用于改造而非产能扩张的必要性,对比报告期内同类投资规模是否合理。对于"襄阳核心试验站建设项目",交易所质疑其资金主要用于建筑工程和设备购置而非研发投入是否恰当,要求对比同行业研发支出差异。

  股权代持与现金流异常遭追问

  除经营问题外,交易所直指公司股权结构清晰性风险,要求结合外资持股比例限制、入股资金流水等,说明控股股东卜蜂集团及股东襄阳合信、襄阳正信曾存在的代持情况是否彻底清理,是否存在未披露代持。

  财务方面,公司2025年上半年经营活动现金流净额为-4418万元,与往年同期差异显著,监管要求说明原因及是否对生产经营构成重大不利影响。

  来源:读创财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