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图 603718_0

  2024年净利润暴增172.28%、非经常性损益占比高达93.82%、2025年一季度营收下降,却能扭亏为盈……

  过去一年,老牌兽用生物制品企业海利生物(603718.SH)通过从“动保”(动物生物制品)到“人保”(人类医疗健康)的跨界实现业绩“逆势”,同时引来上交所问询。近期,海利生物就问询函一系列问题作出回复。

  公告显示,海利生物从2024年第四季度完成有关资产置出及置入行为后,营业收入、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毛利率均大幅上升。报告期内,海利生物出售WuXi Vaccines(Cayman)Inc.(以下简称“药明海德”)30%股权,实现投资收益超1亿元,并出售杨凌金海生物技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杨凌金海”)76.07%股权,完全剥离“动保”业务。与此同时,海利生物完成对陕西瑞盛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瑞盛生物”)55%股权的收购,布局口腔组织修复与再生材料业务。

  收购瑞盛生物,海利生物新增商誉约7.82亿元。不过,瑞盛生物2024年收入不及预期,且海利生物未计提商誉减值。今年2月,海利生物再度收购一项资产,扩充其体外诊断(IVD)业务。

  对于置入资产增厚业绩的可持续性及后续收并购安排等问题,7月2日,海利生物方面对《中国经营报》记者表示,公司在2024年完成重大资产重组和置出亏损的“动保”资产后,整体资产负债率较低,资金比较充裕,也在积极沿着目前的主业,在口腔和IVD领域重点寻找优质项目,但好项目“可遇不可求”,公司目前没有应披露而未披露的信息。

  出售两项资产

  海利生物2024年净利润同比增长172.28%,2025年一季度扭亏为盈的数据令人眼前一亮。这波业绩增长,与海利生物在2024年第四季度一系列资产置出及置入操作直接相关。

  2024年8月,海利生物公告拟出售其所持药明海德全部30%股权,交易对象是对药明海德持股70%的药明生物(2269.HK),作价10850万美元。彼时,海利生物方面表示,公司对药明海德的生产经营决策及未来发展规划影响有限,该资产对公司未来盈利影响具有不确定性,通过出售药明海德30%股权能够进一步优化公司投资条线,聚焦可控资产,收回投资回报为公司“造血”,提升公司抗风险能力。截至2024年4月30日,药明海德100%股权估值为25.3亿元,增值率22.98%。

  公告显示,药明海德主要从事人用疫苗CRDMO(医药合同研究、开发和生产)业务。2021年6月,药明海德向海利生物发行9000万股股份,发股完成后,海利生物取得其30%股权。

  据海利生物方面披露,自投资药明海德以来至2024年4月末,公司累计投资成本约为5.75亿元,所获投资收益累计总额为2542.38万元,平均每年从该项投资所获得收益仅约423万元,累计投资收益率仅为4.42%,投资收益率较低,且自公司投资以来,药明海德未曾进行分红。

  通过出售药明海德,海利生物获得了丰厚的投资回报,实现投资收益超1亿元。2024年,海利生物净利润约1.71亿元,同比增长172.28%,扣非净利润仅1058万元,同比下降10.49%,非经常性损益占净利润比例达93.82%。

  相较于药明海德,海利生物对杨凌金海的出售更具“断臂求生”的意味。

  2024年11月,已连续5年亏损的杨凌金海被海利生物以1元的交易价格转让给其控股股东上海豪园创业投资发展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上海豪园”),构成关联交易。截至2024年8月31日,杨凌金海的股东全部权益账面价值约为-2.02亿元,估值为-3461.96万元。作为交易实施的前置条件,上海豪园出资代替杨凌金海一次性偿还其对海利生物的全部债务(本息合计约2.45亿元)。

  交易完成后,海利生物不再直接持有杨凌金海股权,杨凌金海不再纳入公司合并报表范围,且公司将收回所有对杨凌金海的借款并归还有关银行借款。

  公告显示,杨凌金海唯一的产品是口蹄疫疫苗,是目前国内畜用生物制品体量最大的单品。不过,海利生物方面表示,口蹄疫疫苗行业竞争加剧,整体产能利用率较低。“虽然自2021年起,公司通过收回外资股东股权并增资、引进新的管理层加强管理等一系列措施使得杨凌金海的亏损有所减少,但是面对目前严峻的行业形势,尤其是2025年以后随着政府采购的逐步取消,预计市场规模将出现较往年更大幅度的向下调整,市场竞争将更加惨烈。杨凌金海仅口蹄疫疫苗这单一品种使得其在当前严酷竞争中存在更大的劣势,客观上加大了扭亏为盈的难度,预计亏损的情况仍将持续,严重影响了公司的经营业绩。”与此同时,杨凌金海自身无融资能力,其日常营运资金缺口需要依靠海利生物和上海豪园通过财务资助给予支持,但持续的亏损已使得海利生物和上海豪园无力继续投入借款支持其维持运营。

  海利生物在问询函回复中表示,置出杨凌金海后,2025年第一季度公司营收虽然与同期相比有所下降,但净利润同比增加约1400万元至1090.17万元,实现扭亏为盈。2025年第一季度,杨凌金海依旧处于亏损状态,若公司未将杨凌金海置出,盈利情况将持续受到不利影响。通过处置杨凌金海构成权益性交易,使当期公司股东权益增加约1.57亿元,且公司在报告期末已无应付关联方借款及利息。

  并购形成大额商誉

  剥离杨凌金海后,以“动保”业务起家的海利生物“脱胎换骨”。

  海利生物在公告中指出,随着2024年公司通过实施重大资产重组完成对瑞盛生物控制权的收购,公司主营业务结构完成了实质性升级转变,“人保”业务的规模占比将超过80%。从利润来源角度看,更是100%的主营业务利润均来源于“人保”业务,且不断增长。

  2024年10月,海利生物以现金购买瑞盛生物55%股权,交易对价9.35亿元。交易完成后,海利生物对瑞盛生物剩余45%股权在同等条件下拥有优先购买权,将根据瑞盛生物业绩完成情况以及自身发展战略需要等推进剩余股权的收购。

  经收益法评估,截至2024年4月30日,瑞盛生物股东全部权益估值为17.11亿元,增值率952.12%,形成商誉约7.82亿元,占海利生物期末总资产比例高达42.78%。

  公告显示,瑞盛生物主要从事口腔组织修复与再生材料的研发、生产和销售,主要产品包括天然煅烧骨修复材料、口腔可吸收生物膜等。2022—2023年,瑞盛生物营收分别约1.17亿元、2.25亿元,净利润分别约5064.97万元、1.12亿元。

  根据预测,2024—2026年,瑞盛生物营收分别约2.7亿元、3.2亿元、3.69亿元。交易设置的业绩承诺为瑞盛生物2024年度、2025年度、2026年度合并报表口径下扣非净利润应分别不低于1.25亿元、1.375亿元和1.51亿元。

  2024年,瑞盛生物实际营收约为2.65亿元,不及预期,但净利润超额达标,约1.39亿元。对此,海利生物方面解释称,受市场竞争加剧影响,瑞盛生物主要产品单价下降导致营业收入略低于预期,但其积极采取降本增效措施,有效降低了营业成本及各项费用,因此其业绩具有合理性。

  但在今年一季度,瑞盛生物营收增长继续承压。据海利生物方面披露,随着行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竞争者进入市场,目前获得与瑞盛生物相同的异种骨口腔骨修复材料注册证的企业已由2022年的8家增加至23家,获得口腔修复膜注册证的企业由2022年的15家增至30家,新竞争者普遍采用低价竞争的手段抢占市场,使得行业整体产品价格持续走低。

  从2024年下半年起,瑞盛生物口腔线产品价格下降趋势明显,虽然2025年一季度环比价格略有上升,但相比2024年一季度价格仍下降接近30%,从而导致了业绩的下滑。2025年二季度,瑞盛生物产品平均单价相比一季度价格进一步下降约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