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股三大指数今日集体回调,截止收盘,沪指跌0.97%,深证成指跌1.93%,创业板指跌2.82%。沪深两市成交额超过1.9万亿,较昨日缩量近千亿。行业板块涨少跌多,燃气、医药商业、石油行业涨幅居前,半导体、非金属材料、电子化学品、贵金属板块跌幅居前。个股方面,上涨股票数量接近2000只,近90只股涨停。
11月12日有传闻称多晶硅收储平台黄了,引发光伏板块盘中异动,当日包括隆基绿能、晶澳科技、通威股份等多只龙头个股盘中逼近跌停。稍晚些时候,中国光伏行业协会、晶澳科技先后下场辟谣。中国光伏行业协会执行秘书长刘译阳表示,不要低估政策决心,光伏行业不走出内卷式恶性竞争誓不罢休。在相关部委的坚强指导下努力推进行业自律和“反内卷”工作,从供需两端共同发力,市场化地推动落后产能有序退出。行业自律,反内卷,核心目的就是要让市场恢复到公平竞争的环境中来,光伏行业高质量发展就是要让重诺守信的企业发展得更好。
此外政策面上,国家能源局印发《关于促进新能源集成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在加快推动新能源多维度一体化开发方面,意见提出提升新能源多品种互补开发水平、强化新能源开发空间集约复合利用、推进分布式新能源多领域融合开发、推动新能源一体化聚合运营等举措。
中泰证券表示,光伏行业基本面在经历调整后呈现拐头向上趋势,“反内卷”政策有望推动竞争格局优化,助力盈利修复。开源证券指出,当前光伏行业“反内卷”已取得一定积极成效,Q3主链上游环节预计显著减亏。在供需两端“反内卷”的推进下,产业链供需关系有望迎来快速修复,并推动组件价格抬升。
中泰证券:我国光伏行业基本面情况拐头向上
我国光伏行业基本面情况拐头向上。中国光伏装机规模实现跨越式增长,2024年全国新增装机容量同比提升约45%,较2015年增长近20倍,标志着光伏已从补充能源跃升为增量主力。行业基本面在经历调整后呈现拐头向上趋势,“反内卷”政策有望推动竞争格局优化,助力盈利修复。
开源证券:当前光伏行业“反内卷”已取得一定积极成效
当前光伏行业“反内卷”已取得一定积极成效,Q3主链上游环节预计显著减亏。后续重点关注供需两条主线:供给端关注硅料收储平台落地及产业链限产措施;需求端关注未来光伏装机需求支撑、出口退税取消及严禁低于成本价销售要求的执行。在供需两端“反内卷”的推进下,产业链供需关系有望迎来快速修复,并推动组件价格抬升。

德邦证券:光伏设备景气度或具备延续性
我们认为短期市场或延续“新能源+政策主题”主导的结构性行情,光伏设备受益于新能源消纳政策落地与技术突破,景气度或具备延续性。
中信建投:近期光伏反内卷相关政策密集出台
近期光伏反内卷相关政策密集出台,且规格不断升级。当前光伏反内卷政策集中在“控价”、“控量”两方面,其中“控价”已经取得初步成果,7月以来光伏主产业链价格均有上涨,越靠近上游涨幅越显著,且Q3硅料环节已经有扭亏为盈迹象;“控量”也在顺利进行,11月进入枯水期以来,硅料企业已经开始减产,全年产量符合年初设定,产能整合方案争取年内完成。此外,能耗限额可能成为反内卷备选方案,按照当前标准,在运产能中约16%将受到影响。在光伏反内卷政策推进的同时,还需持续关注硅料减产去库情况,当前硅料全行业库存约46万吨,库存压力依然较大,考虑明年光伏需求可能持平或微降,硅料排产需要在当前基础上再下降30%左右,才有希望在2026年内看到硅料库存下降至正常状态。
东吴证券:政策为光伏等可再生能源提供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政策持续推动新能源集成融合发展,优化“沙戈荒”基地电源结构,鼓励光热、储能等调节性资源配套建设,有助于提升新能源消纳能力与绿电电量占比,为光伏等可再生能源提供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中邮证券:光伏产业存在供需预期差
光伏产业存在供需预期差,供给的“反内卷”行动持续推进,另一方面,中国于2025年11月3日正式提交2035年国家自主贡献,中国是能源转型的行动派,我们认为需求的改善有望提前到来。
(本文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一切后果自负。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