仅用90天,港湾院自主研发的意砼-BCA型固化剂,将三门洋市涂区块造地工程182万平方米“软泥巴”变成硬基地,荒地变发展热土。

  三航局港湾院作为上海市“专精特新”企业,以新型建筑材料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切入点,不断推出解决特殊工程需求的新型建筑材料产品,抢占市场。

  据了解,三门洋市涂区块造地工程是浙江省围垦规划重点,也是目前国内最大的原位固化软基处理工程,项目建成后将为健跳港快速发展提供经济用地。但业主苦于传统软基处理的弊端,迟迟未动工:“这一大片滩涂足足有260个足球场那么大,如果用砂石料填充置换的方式,不仅砂石供应不稳定,工期难以保证,而且运输成本高,最重要的是破坏生态资源。”

  图:港湾院采用“意砼”品牌软土固化剂产品及其成套工艺,高质量完成三门县洋市涂区块造地工程地基处理工作。

  三航局港湾院研发团队针对业主需求,提出“以淤泥治淤泥”的方案,“不仅减少开采和运输,还能变‘废’为宝。”港湾院材料所所长张悦然计划通过原位固化技术对滩涂淤泥质软土进行处理,将其转化为满足工程建设标准的地基。

  研发团队分析三门县洋市涂区块的滩涂软土数据发现,土壤含水率普遍超过60%,部分区域甚至达80%以上,这些数据几乎都是常规滩涂的2倍,简直就是“流动的泥浆”。而更棘手的是,土壤中动植物残体分解形成的有机物质不断消解固化剂的胶结能力,粘性极大的淤泥使搅拌机每次下探都像陷入沼泽。如果采用传统固化剂,完全发挥不出其“28天确保固化土试块强度达到1兆帕以上”的最低标准。

  研发团队深知科技创新不是闭门造车,必须面向施工现场,只有服务工程建设的新材料才有价值,才能为业主所用。张悦然带领研发团队驻扎现场,先解决土壤有机物的干扰,经过软土分析、改善配比,终于找到合适抵消有机质干扰的消解材料。实验室里爆发出压抑许久的欢呼声:第一步攻克了。

  图:港湾院在试验段进行固化效果验证。

  为了业主能够早日启用建筑用地,研发团队致力解决“快速固化”问题。他们很快研究出早强型意砼-BCA型固化剂,新型固化剂仅用3天就能达到原来7天的软土固化最佳状态,且其后期强度更是呈现持续增长态势。可是到了滩涂现场,强度却只有1兆帕,没有达到实验室的1.5兆帕强度。试验段施工现场负责人王雷反复确认现场情况,通过对不同深度、不同掺量、不同搅拌时间下的固化效果进行验证,锁定了关键影响因素,适用于三门洋市涂区块的固化剂诞生了。

  “真能28天实现高强度固化”?为了打消业主疑虑,研发团队决定“先展示后收费”,经检测单位固化28天后的相关检测,试验段固化后土地的承载力及强度都达到了设计要求。2024年8月,三航局成功签订固化剂产品供应合同,打响“意砼”品牌固化剂产品科技成果转化的第一枪。短短3个月,22万吨固化剂让220万方淤泥就地实现100%循环利用,碳排放减少70%。

  三航局港湾院不断强化“商”的意识和“全员经营”理念,持续做好市场追踪,做大新材料产业化推广,在今年初顺利中标浙江省乐清市LPG储配站和钢瓶检测站软基处理工程,用60天完成原位固化技术处理软基约96884立方米,创新技术和高效履约获得业主表扬信,为后续良好合作提供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