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轩岗煤电公司焦家寨矿机修厂,一批批“退役”的设备正重获新生——锈迹斑斑的开关重新通电运转,报废的电机再次轰鸣,废弃的铁板、管件经过巧手改造,变成了崭新的护罩和接头。今年上半年,该矿机修厂党支部通过创建党员修旧利废责任区,让88台废旧开关、4台电机、6台风机重新“上岗”,累计完成修复加工任务超3000件,为矿井节省成本数十万元。  

技术攻坚,点石成金。走进机修厂车间,党员技术骨干正带领工人们对废旧设备进行“诊断治疗”。一块块锈蚀的铁板在他们的打磨焊接下,变成了坚固的电机护罩;几根废弃管件经过重新组合,摇身一变成为了耐用的电机接头。“这些材料看似报废,但只要动动脑筋,很多都能二次利用。”一位正在作业的党员技术员说。据统计,仅上半年,该厂就整修锚杆510根、加工地基螺丝156根、喷刷吊管钩445个,让大量"下岗"材料重新焕发价值。  

破除壁垒,协同增效。过去,维修作业常因部门分割导致效率低下。如今,该矿通过整合资源、优化流程,将“单打独斗”升级为“团队作战”。“现在设备流转更快了,不用再为等材料耽误时间。”机修厂厂长介绍,他们坚持“能自修不外委、能加工不购置、能复用不报废”的原则,对全矿废旧设备进行全面盘查、分类建账,确保每一件材料物尽其用。同时,技术骨干集中攻关设备检修难题,利用现有加工设备改造零部件,使修复效率大幅提升。  

创新举措,降本创效。在修旧利废过程中,一个个创新举措落地见效:复用材料定向调配至急需岗位,闲置零部件经过改造重新“上岗”,就连废旧电缆夹也被巧妙再利用。这些看似微小的举措,累计为企业节省了数十万元成本。“修旧利废不仅降本增效,更锻炼了队伍的技术能力。”机修厂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将继续深化这一模式,让更多废旧物资“变废为宝”,为企业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马建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