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8599.jpg

位于中国云南省西北部的鹤庆县,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地方,其中以白族文化最为著名。在这里,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孕育出了一门独特的传统手工艺——鹤庆银器。这种典雅精美的手工艺品不仅在中国国内享有盛誉,更是远销海外,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代表。

鹤庆银器的制作历史可追溯至南诏国时期,当时的白族先民就已经开始制作并使用银器。据史料记载,到了明清时代,鹤庆银器的制作技艺已相当成熟,其产品广泛流传于民间,深受人们喜爱。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鹤庆银器吸收了白族文化的精髓,形成了独树一帜的艺术风格。

大理白族自治州鹤庆县新华村原名“石寨子”,据史料记载,三国时期诸葛亮曾屯兵于此,留下石寨,因此而得名。其坐落于鹤庆县城以北4千米的凤凰山下,是一个白族人居住的美丽乡村。据史料记载,早在唐代南诏国时期,鹤庆新华村的白族村民就已经开始加工赋有民族特色的银饰手工艺品和生活器皿,迄今已延续了1200多年。历史上,鹤庆新华村的民族文化产品沿着“茶马古道”流传于民间,“鹤川匠人”的美名由此著称于世。鹤庆新华村的银饰匠人常年游历,学习各地银饰、银器文化,从而丰富和提高自己的银饰、银器制作工艺。尤其在我国藏区,大量藏传佛教寺院的宝顶、法号、宗教用品等来源于鹤庆新华村银饰匠人的创新与雕刻,同时新华村也加工生产藏族同胞常佩戴的银饰品。近年来,大理旅游业快速发展,通过田野调查发现,鹤庆新华村已经形成家家有手艺、代代手艺相传的局面。目前,鹤庆新华村新一代的银器银饰匠人传承着先辈留下的银饰银器手工艺同时不断进行创新,融入现代艺术形式,使其符合现代潮流。鹤庆新华村的银饰匠人喜爱去各地银饰集中的地方,去借鉴别人好的地方用于激发自己的创作灵感,他们用精湛的工艺一锤一鉴,制作出精美的银饰银器等工艺品。2000年,新华村分别被文化部和中国村社发展促进会命名为“中国民间艺术之乡”“中国民族文化村”。

鹤庆银器不仅是日常生活中的用品,更是白族文化的重要载体。它融合了白族的宗教信仰、民俗习惯和审美观念。例如,常见的银器图案中,有象征吉祥如意的莲花、寓意长寿的松鹤图案,以及反映白族日常生活场景的各种图案。这些图案不仅美化了银器,更富有深刻的文化内涵。

【制作】

1、化银:将银块、碎银放入坩锅内加热,当加热到一定温度后银块及碎银将化为银水;

2、浇铸毛坯:将银水倒入模具中制成毛坯;

3、拉丝:用铁锤(手工)或特定机器将毛坯拉成特定直径的丝或银片。

4、括形:将剪切好的银丝或片放入锡制成的模具中,用铁锤敲打(手工)或液压机冲压出银器的基本轮廓;

5、錾花:用专用的圆头、平头、月牙头等特定的小钢钎在银器上砸出各类花纹。(这是一个较复杂、技术含量好的环节);

90-9-.jpg

6、焊接成形:按银器的形状需要,使用硼酸水、焊接片等将银器各部件焊接在一起使其成形(手镯之类的银器不需要焊接,只需将錾好花纹的毛坯手镯回火,圈出形状即可);

7、打磨抛光:将成形的银器用玛瑙片、小钻子、打磨机器打磨抛光,使银器表面光滑发亮;

8、去污:用稀硫酸或白矾水清洗银器,去除霉斑及污垢;

9、电镀或镶嵌:对已去污的银器电镀深加工或在其表面镶嵌宝石等以使银器更加精致、美观(当然有些银器没有进行电镀深加工)。